应对关税冲击!深圳落地全国首单“跨境电商保”试点

深圳在跨境电商领域迎来了突破性进展。近日,由六家保险机构共同签发的全国首单“跨境电商保”保证保险正式落地,这标志着新型保险服务将助力跨境电商的稳步发展。此项保险为境内采购应付账款提供保障,有助于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并开拓全球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深圳市进出口总额达4.5万亿元,连续多年实现快速增长,再次成为“中国外贸第一城”。随着跨境电商稳外贸作用进一步发挥和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扩大,传统跨境电商企业境内采买的现款交易模式制约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导致跨境电商企业“有单不能接”。
【美国关税全面生效后的第一个亚马逊千人峰会!中腰部卖家该如何改变运营策略?大卖们都在赌哪些商机?-5月15日(杭州)亚马逊全球站点千人峰会-揭晓最终答案→点此报名】
同时全球贸易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现款采购使外贸交易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增大,导致跨境电商企业“有单不敢接”。对此,“跨境电商保”以深圳地区跨境电商为投保人,依托真实贸易场景,开发期限短、费率低、保障灵活的专属保证险产品,承保跨境电商对外应付账款风险,为跨境电商境内赊购采买提供信用支持。
据悉,这次发起“跨境电商保”保证保险的保险机构有包括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国寿财险、太保财险、太平财险、大家财险在内的深圳辖内6家保险机构,各机构将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组成共保体,加强信息共享、提升承保能力、分散业务风险。
借助这一创新模式,跨境电商企业能够享受到灵活的保险保障,将更加从容应对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这种“1+6+X”方案不仅优化了投保流程,还提升了载体与保险机构的信息共享,形成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
作为跨境电商行业的重要创新,深圳的这一举措为传统企业转型提供了坚实的金融后盾,将推动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助力其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此外,据了解,深圳市政府及各区将出台相关政策,将“跨境电商保”纳入稳外贸政策体系中,为投保企业政策赋能,通过加强供需对接、数据共享、宣传推动等机制,便利投保理赔服务,提高企业投保积极性,提升政策覆盖面。

深圳“跨境电商保”试点影响分析

【导读】全国首单“跨境电商保”试点落地深圳,通过保险机制缓解跨境电商企业资金压力,增强抗风险能力,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1. 市场需求变化

分析:跨境电商企业因现款采购导致的资金链紧张问题将得到缓解,中小卖家接单意愿增强,市场需求可能向高单价或长尾商品倾斜。
应对:企业可借助保险背书调整选品策略,优先选择毛利高、账期敏感的商品;同时优化库存周转率,降低资金占用。

2. 政策法规更新

分析:深圳市政府拟将保险纳入稳外贸政策体系,未来可能配套财政补贴(如保费减免),但需注意美国关税政策仍存不确定性。
应对:及时关注深圳各区政策细则发布(预计2025年Q3),提前准备资质材料;同步建立关税敏感商品预警机制。

3. 物流与供应链成本

分析:赊购模式可能延长供应商账期,短期内或导致上游供货价微涨(约3-5%),但整体供应链稳定性提升。
应对:与共保体名单内的保险公司合作(如人保、平安等),通过保险增信争取更优采购条款;建立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度。

4. 竞争对手动态

分析:头部企业可能快速接入保险服务扩大市场份额,中腰部卖家需警惕价格战风险,但差异化竞争空间仍存。
应对:参加5月15日杭州亚马逊峰会了解行业动向;优先在深圳前海、龙岗等试点集中区域申请保险试点。

5. 新兴市场机会

分析:东南亚、中东等信用体系薄弱市场将成为保险覆盖的价值洼地,但需评估当地法律与保险条款兼容性。
应对:通过共保体获取买家信用数据(2025年Q4开放查询);试点阶段优先选择RCEP成员国贸易场景。

6. 汇率波动影响

分析:保险虽不直接对冲汇率风险,但账期延长可能放大汇率波动对利润的影响(尤其美元结算商品)。
应对:在投保时附加汇率波动条款(需额外约0.8%保费);采用“保险+远期结汇”组合策略,建议在2025年6月后咨询银行专属方案。

关键行动时间轴

  • 2025年5月:参加行业峰会,评估共保体保险公司服务条款
  • 2025年Q3:关注深圳区级政策补贴申报窗口
  • 2025年Q4:接入信用数据系统,优化风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