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动态】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

5月7日,外交部发布消息,何立峰副总理将于5月9日-12日访问瑞士,期间与美方举行会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美国新政府上任以来,采取了一系列违规、无理的单边关税措施,严重冲击中美经贸关系,严重扰乱国际经贸秩序,也给世界经济复苏增长带来严峻挑战。中方为捍卫自身正当权益,采取了坚决有力反制。近期,美方高层不断就调整关税措施放风,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就关税等问题与中方谈起来。中方对美方信息进行了认真评估。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上,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何立峰副总理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将在访问瑞士期间,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长贝森特举行会谈。

中美关税谈判对跨境行业的影响分析

【导读】中美关税接触释放缓和信号,跨境企业需密切关注谈判进展以调整策略。

1. 市场需求变化

若关税下调,美国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可能短期激增,尤其是此前受高关税压制的品类(如机电、纺织品)。

应对建议:

  • 提前调研美国消费者对高关税品类需求反弹潜力
  • 优化库存结构,优先准备高弹性商品

2. 政策法规更新

潜在关税调整将直接影响贸易成本,但需警惕美方可能附加的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人权审查)。

应对建议:

  • 建立政策追踪机制,重点关注5月会谈后发布的联合声明
  • 合规部门需准备应对可能的供应链溯源新要求

3. 物流与成本变化

关税若降低,现有通过东南亚中转的供应链可能面临重构,但海运价格仍受其他因素制约。

应对建议:

  • 对比直邮美国与中转模式的综合成本差异
  • 与物流服务商协商弹性运输方案

4. 竞争对手动态

同行业竞争者可能快速调整定价策略,抢占关税红利窗口期。

应对建议:

  • 监控竞品在Amazon、eBay等平台的调价行为
  • 准备多套定价预案,但避免过早公开承诺

5. 新兴市场风险

若中美达成协议,部分转移至越南/印度的订单可能回流,但地缘政治风险仍存。

应对建议:

  • 维持东南亚产能的灵活性,避免单一押注
  • 分散布局RCEP成员国市场

6. 汇率波动影响

谈判乐观预期可能推动人民币短期走强,压缩出口利润空间。

应对建议:

  • 优先结算美元应收账款
  • 考虑外汇期权等对冲工具

关键时间节点

• 5月9-12日:密切关注会谈后联合声明
• 6月中旬:观察美国USTR是否发布关税调整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