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
据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进口8.79万亿元,下降2.7%。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外贸规模稳定增长。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的台阶,创历史同期新高。从季度走势看,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4.5%,比一季度加快了3.2个百分点,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二是外贸“朋友圈”更加多元。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增长4.7%,占进出口总值的51.8%,较去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进出口3.67万亿元,增长9.6%。同期,对欧盟、韩国、日本等进出口都实现了增长。
三是出口动能向优向新。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元,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60%,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2.7%。
四是内需扩大带动进口趋稳。随着“两重”“两新”等政策持续发力,二季度进口转为正增长。上半年,我国石化、纺织等机械设备进口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电子元件等关键零部件较快增长,原油、金属矿砂等重要原材料的进口量增加。
五是外贸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62.8万家,历史同期首次突破60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54.7万家,进出口增长7.3%,占进出口总值近6成。
海关总署上半年外贸数据深度分析
中国外贸展现强劲韧性,结构持续优化,”一带一路”与新兴产品成为增长新引擎。
1. 市场需求变化
机电产品(占比60%)和”新三样”(增长12.7%)需求旺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下降。建议跨境企业:
- Q3起加速布局新能源车、光伏等绿色产品线
- 2025年底前完成产品结构优化,提升高附加值品类占比
2. 政策法规更新
“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占比达51.8%(+0.9%),RCEP持续释放红利。建议:
- 2025年Q4前完成东盟市场合规认证(如泰国TISI、马来西亚SIRIM)
- 关注2025年将生效的新版中国-东盟自贸协定3.0版
3. 物流供应链变化
进口大宗商品量增(原油、矿砂),电子元件进口增长显著。建议:
- 2025年Q3起与中欧班列运营方签订长期协议锁定运价
- 建立”一带一路”沿线海外仓(建议优先布局越南、马来西亚)
4. 竞争动态
民营企业占比近60%(+7.3%),行业洗牌加速。建议:
- 2025年前完成数字化转型(建议采用TikTok Shop、Temu等新兴渠道)
- 2025年Q4启动”专精特新”产品认证申请
5. 新兴市场机会
东盟增长9.6%(尤其越南、泰国),中亚五国潜力显现。建议:
- 2025年H1前完成3个以上中亚国家本地化合规布局
- 针对穆斯林市场开发Halal认证产品(建议2025年底前完成)
6. 汇率影响
进口下降2.7%但电子元件进口增长,反映汇率敏感度分化。建议:
- 2025年Q3起采用远期结汇锁定汇率(推荐中信银行”跨境宝”产品)
- 对俄、中东等市场推广人民币结算(2025年前覆盖率提升至30%)
战略建议总结
建议跨境企业在2025年Q4前完成:1)建立”一带一路”国家本地化运营团队;2)机电产品认证覆盖率提升至80%;3)开发至少2款符合欧盟CBAM要求的低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