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动态】美国考虑将中国商品关税降至 50%

据《华盛顿邮报》获悉,在中美两国高级官员前往瑞士进行高层贸易谈判之际,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一项计划,将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的 145% 关税削减一半以上,最早将于下周生效。
具体而言,据接近谈判的消息人士称,美国官员正在讨论一项提议,将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征收的惩罚性关税降低至 50% 至 54% 之间,他们即将开始漫长的谈判以达成贸易协议。
与此同时,该消息人士补充道,对邻近南亚国家的贸易税将削减至25%。
消息人士在谈到对华贸易税时表示:“在谈判进行期间,他们将把税率降至 50%。”
特朗普周四在椭圆形办公室公布与英国的贸易协议时表示,对华关税“只能下降”,因此贸易税的削减备受关注。

美国拟削减对华关税至50%:跨境贸易迎来关键转折点

【导读】中美关税博弈出现实质性松动,短期内将显著缓解出口企业成本压力,但长期贸易谈判仍存变数。

1. 市场需求变化

关税降低将直接刺激美国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回升,特别是机电、纺织品等原高关税品类。预计B2B采购订单量将出现15%-20%的短期增长窗口期。

应对方案:

  • 优先梳理现有产品线中关税敏感度高的SKU(如原税率>100%品类)
  • 在2025年Q4前完成美国客户的价格策略调整(建议保持5-8%降价空间以抢占份额)

2. 政策法规更新

本次调整属于临时性关税豁免措施,最终税率需视中美第二阶段贸易谈判结果而定。南亚国家25%的对比税率可能引发供应链二次转移风险。

应对方案:

  • 立即启动关税追溯机制,向美国海关申请2025年内已缴超额关税的退税
  • 在2025年Q1前完成越南/印度等南亚国家的产能备份方案

3. 物流成本变化

关税降低可能刺激海运货量回升,但巴拿马运河干旱问题将持续推高美西航线运费,预计2025年Q4海运成本仍高于疫情前水平30%左右。

应对方案:

  • 优先选择中欧班列+美东港口的多式联运方案(较纯海运节省18-22天)
  • 在2025年春节前签订长约协议锁定海运舱位

4. 竞争对手动态

东南亚制造商将获得25%的关税优势,中国3C电子、家具等行业可能面临订单分流。本土美国品牌可能趁机压价5-10%。

应对方案:

  • 2025年11月前完成差异化产品升级(如增加IoT功能等)
  • 针对沃尔玛等大客户推出专属定制化服务套餐

5. 新兴市场机会

墨西哥因USMCA协议优势可能成为新中转枢纽,建议关注蒂华纳等边境城市保税仓投资机会。

应对方案:

  • 2025年H1试点墨西哥SKD(半散件组装)模式
  • 与当地Maquiladora工厂建立战略合作

6. 汇率波动影响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因关税下调预期承压,建议外贸企业将2025年H1的结汇比例控制在60%以内。

应对方案:

  • 使用远期结汇锁定2025年Q2前的汇率风险
  • 增加欧元区等多元市场收款占比

战略建议

建议跨境企业采取“短期抢单+中期转型+长期布局”的三步策略:

  1. 立即启动美国存量客户的深度需求挖掘(2025年Q4完成)
  2. 2025年H1建成至少两个海外仓的弹性供应链网络
  3. 2025年前实现产品技术含量提升至免关税品类标准